主页 > 考研 >

2017启航考研思想政治20天20题课堂笔记 2017视频 2017年强化班

2017启航考研思想政治20天20题课堂笔记

日期: 2017-05-31 整理编辑: 小六来源: 学姐

一、2017启航考研思想政治20天20题课堂笔记

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相关知识点2:群众路线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群众路线;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删除)相关知识点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坚持以人为本;2.以人为本与群众路线是内在一致的;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

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关知识点2:群众路线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群众路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实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2)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因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群众路线是对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2)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上看,不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都必须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删除)相关知识点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坚持以人为本。(1)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就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与群众路线是内在一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

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第20 题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试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分析当前应当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关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其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它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也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有了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就为党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就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就能动员和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2.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决定的,也是现实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领导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2) 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关知识点2: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毛泽东指出,中

国共产党在同资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复杂关系中诞生的,是在长期武装斗争和游击战争环境中建党,是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里建党,因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便成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2. 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有利条件。一是中国共产党从建设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的,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二是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最彻底,中国共产党又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

3. 革命战争年代的党建思想和主要经验:(1) 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2)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3)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4)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5) 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和好形式。

(选择)相关知识点3: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1.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解决两大课题:一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2)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3)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

3. 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关知识点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3. 当前,党内还存在少数腐败分子,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二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四是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五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六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附录部分

一、全球气候问题及其应对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不能离开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界是人类改造的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人类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该把发展科技、生产力和保护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做到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相关材料1: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预计在1990-2100 年还要升高1.4℃~5.8℃。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一些突然的和不可逆的影响。

2. 《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0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

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俄罗斯先后签署和批准了《京都议定书》。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 % ~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但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3. “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这张“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4.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方案》中,中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同时还要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一些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10 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 % ,到2020年提高到16%。

关于气候问题的国际谈判,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为发达国家2020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至少在1990 年基础上减少25 % ~ 40 % ,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政策措施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发达国家应为此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加强能力建设。

相关材料2 :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必然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需要。(l)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初步控制,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革力度加大,工业三废和废物回收利用取得了成效。但中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还比较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快速发展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相当大。

2.正确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1)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率,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2)在经济发展中速度和效益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经济发展要以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效益为中心,就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质量和效益上去了,国民经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良好的经济效益本身就是国民经济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一种反映。(3)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辩证统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结构合理是手段,效益是保证,质量是体现。从根本上说,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才有利于处理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重大的结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取得较高的质量。

相关材料3 :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迫切任务: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1.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l)我国经济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同时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2) 2006 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3)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3.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

二、 欧盟成立50周年

相关资料1:欧盟的发展及其地位 1.欧盟发展历程。欧盟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自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以来,欧盟历经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等发展阶段,其外交、防务及社会各领域的联合均取得进展,欧元成功流通,统一司法区正在形成。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2007 年,欧盟扩至27 国。一个囊括东西欧、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4 . 5 亿、国内生产总值逾10 万亿美元的新欧盟已经出现。2004

年10 月29 日,欧盟宪法条约诞生成为欧洲“立国”的关键性里程碑。但在随后的全民公投中,法国和荷兰否决了该宪法条约,欧洲统一进程再次受阻。2007 年12 月12 日,欧盟发布了旨在保障公民权利的《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 ,但英国和波兰获得部分“豁免”,以免其国内的一些法律与宪章有抵触。2.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1)欧盟作为战后成立最早、最有成效和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走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的前列,经济实力很强,其GDP 总额超过美国和日本,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欧盟作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是世界多极化的促进力量,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在伊拉克问题上就发挥了对美国的制约作用。(3)欧盟在南北关系问题上持较为明智的立场,更积极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如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地区及亚太国家签订四个“洛美协定”,促进了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缓和南北矛盾。 相关材料 2 :欧盟的成就与困境 1.欧盟成立50 年来的巨大成就:(l)促使欧盟国家经济持续繁荣和政治稳定。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西欧经济虽然时不时出现一些停滞,但总体一直延续着繁荣,并惠及到新加入的国家;而欧盟内部也持续了50 年的和平相处。(2) 欧盟的发展历程,在国家主权、国家间关系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地区或者说整个人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法。 2.欧盟未来的发展存在的危机:(1)观念危机,即对欧盟的联合形式存在分歧。一些成员国主张将欧盟建成一个政治联盟,另一些则更愿意将欧盟当作一个自由贸易区。(2)增长危机,即欧盟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一直与美国相当到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逐步加大。(3)扩张危机,欧盟的屡次扩大使得原有的架构已无法有效运作,新宪条约因为意见不一致而陷入僵局这成为欧盟当前的头号难题。 3.欧盟一体化的进程比较曲折缓慢,虽然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但各国对于政治联盟的具体目标没有明确,一致的看法。欧盟宪法条约公投的命运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英国,波兰拒绝签基本权利宪章,也反映出两国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观点与其它欧盟国家并非完全一致,对从经济向政治转型的欧盟前景也缺乏认同。 相关材料3 :欧盟外交 1.欧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与美国既合作又对抗,当美国能够为欧盟利益保驾护航的时候,欧盟与美国是亲密合作的关系,欧盟对于美国相关政策基本支持;当美国危及欧盟的根本利益时,欧盟必然激烈反对美国,甚至会寻求一切反美力量与之抗衡。(2)欧盟坚持“双燕”原则,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贸易联系。(3)欧盟注重对外政策的灵活性,努力寻求改善与俄罗斯等容易发生摩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外交往中的阻力,同时也有利于扩大自身在国际中的影响力。 2.积极发展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中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共识与互动构成中欧关系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中欧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2)经贸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引擎”。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而中国也已经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3)欧盟对华军售问题。就在欧盟将在对华军售问题上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时,美国和日本都表达了反对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立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继续了它一贯的霸权主义倾向,对别国事务横加干涉。日本在欧盟对华军售问题上的态度则有悖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在变相地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今天的中国正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敦促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大规模从欧盟采购武器,而是希望欧盟取消在政治上对华的歧视,从而夯实中欧战略伙伴 关系并推动其向前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下多边机制的兴起 相关材料1 :多边机制和国际新秩序 1.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多极化在继续发展。(l)这主要是因为: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她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之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世界舞台上的几大力量都在继续发展,力求争得在新格局中自己的有利地位。②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极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各极实力有差距但均衡化是趋势。任何一大力量都要凭借实力来维国家利益。③多极化趋势是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冷战后,霸权主义搞单级的图谋不会改变,多极与单极的矛盾和斗争也会日益突出。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2)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包括:美国不能主宰世界,日本努力成为政治大国,欧盟不断壮大,俄罗斯重新崛起,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2.建立国际新秩序。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分歧是: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还是一个多样化世界;是少数大国主宰世界,还是世界各国共同解决世界问题;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是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还是搞贸易歧视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分歧的焦点是搞强权政治,还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关材料2 :多边机制的兴起 1.多边机制。(1)多边机制是指依据普遍的行为原则,

能够协调三个以上国家关系的制度形式。(2)多边主义的兴起的原因:其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两极格局结束为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真正履行其“多边”义务和功能创造了条件。其二,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全球真正成为统一的市场,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个人能够参与跨国界的交流活动。其三,解决国际社会共同问题的需要。其四,国际组织的重要意义得以重新认识。国际组织不断涌现,不仅政府间组织,还有非政府组织和各种社会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多边机制兴起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形成;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在深入发展的全面伙伴关系;中、俄、印三国正在酝酿发展更高层次的三边战略合作;联合国的作用和地位历经磨难被证明是不可替代的;越来越多的国家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要求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加强国际多边合作;欧盟一体化正在向经济、社会、政治、外交全方位深入发展。

3.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上海合作组织面积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经被公认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影响。(2)《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 强调5 年来的主要成果:第一,顺利完成了机制和法律建设任务,确保本组织有效发挥职能。第二,展开安全领域的密切合作,中心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非法贩运毒品,应对非传统威胁与挑战,第三,制订了区域经济合作长期计划和方向,明确了成员国经济合作的目标、优先方向和首要任务,建立了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联合体。第四,奉行对外开放、不针对第三方和不结盟原则,积极与本组织一样愿在平等、相互尊重和建设性基础上进行合作的国家和更国家组织展开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 4.中非关系:(1)非洲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非洲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挣脱殖民统治桎梏,铲除种族隔离制度,赢得独立和解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非洲国家独立后,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联合自强,谋求和平、稳定与发展。在非洲各国以及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的共同努力下,非洲政局总体稳定,地区冲突逐步解决,经济连年增长。(2)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政治关系密切,高层互访不断,人员往来频繁,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其他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日益加强。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非洲国家也给予中国诸多有力的支持。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是中非交往与合作的原则,也是中非关系长盛不衰的动力。2006 年11 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论坛发布了《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标志着中非关系发展的新阶段,中非将努力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5.10 + 3 合作机制(东盟10 国和中日韩3 国)。(1)2007年8月8日,亚洲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迎来了自己40 岁生日。从当初仅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组成的东南亚联盟,到今天总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6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合作的重要组织。2007 年是东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最终通过的赋予其正式法律地位的一体化政治性纲领文件——《东盟宪章》,将为东盟成员国设定未来合作的规则及规范,并规定东盟的新决策机制。(2)中国与东盟对话进程自1991 年开始。15年来,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磋商伙伴—全面对话伙伴—战略伙伴”的三个阶段。1997 年12 月,江泽民参加了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确定了中国一东盟建立面向21 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2 年11月,中国领导人同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 周年纪念峰会于2006 年10 月30 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双方签署联合声明。

相关材料3 :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中的作用

1.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l)联合国建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性质遭到霸权主义大国的扭曲。他们把联合国变成了大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甚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发动侵朝战争。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联合国的性质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参加逐渐得到恢复:联合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联合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体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联合国会员国从成立时的51个增加到191个,成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二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享有和平与安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三是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并发展了维和行动。四是联合国致力于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五是联合国努力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 2.联合国改革,(1)改革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难。必要性:联合国成立时是二战刚结束的时候,60 多年来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联合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机构设置、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面临的困难:一是世界处于“一超多强”走向“多极格局”的过程中,各方对改革方向和改革方案分歧较大。二是由于美国一超独强,对外实行单边主义,要联合国为它的战略目标服务,相当一部分国家担心实行改革会更多地朝美国需要的方向发展。

2017启航考研思想政治20天20题课堂笔记_2017视频_2017年强化班

二、2017启航考研政治视频

三、2017启航考研政治强化班

启航考研政治辅导课程 课程介绍

招生对象:参加2017年普通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参加辅导的同学

授课内容:内容包括启航考研政治全程策划班,启航考研政治强化模块,考研政治时政模块,政治冲刺模块,政治精讲模块,政治各科专项解题模块等

培训目的:帮助在2017年参加普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顺通通过考试,考入理想大学

授课教师:任汝芬: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哲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研究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考研政 全部显示

使用教材:《启航考研政治基础强化讲义》《启航考研政治强化过关1500题》《启航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参考室》《启航考研政治冲刺串讲讲义》等

上课地点:白颐路学院路通州区朝阳区大兴区

试听承诺:开课前一周可以退费,开课后不接受退费。

四、2017年启航考研政治

考研到了最后时刻,再谈心态、经验也没什么必要了,相信各位学子对于这些必须要搞定的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启航教育考研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有关考研政治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让大家看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建议这些内容最好是背下来,绝对有大用处。当然,如果能有自己的补充最好不过了。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

4,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6、综合国力: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等方面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7、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8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9、(一)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本文网址:https://m.ikaoxue.cn/kaoyan/201705/31-1102.html(转载请保留)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